close
我喜歡用這本書用周遭的朋友一起分享,
也希望大家有空可以讀一下這本書,
即使不是佛教徒的讀者,
也能從這本書中學到生活的智慧。
這本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
聖嚴法師說:「很多的人都說,這一生太苦了,希望此生過完了,
不要再來世間,因為實在太苦。但是,菩薩不怕苦,
菩薩一次一次地再來,他寧可吃苦,願意向眾生學習。」
吳若權在書中提到的,
以為修行是為了解脫,如今才知道,
生命的歸宿,其實是自己初發的願心。
剛出生時,只要有母親的懷抱就能滿足;
一歲時,只要吸奶嘴就能滿足;
八歲時,只要吃糖果就能滿足;
十歲時,只要有放假就能滿足;
十八歲時,要有電腦就滿足.
二十八歲時,要有錢我才滿足,
過了十年後,我到底要怎樣才會滿足?
是車子、房子?
回歸初心,
生活就只是想讓自己自由自在
歡喜大笑,
自己的生活方式
無居無束輕輕鬆鬆。
放下自我中心,
修行即使沒有開悟,
還是可以對別人有所幫助。
佛家的看破,
並不是對世間的徹底失望,
而是對事物不再執著,
執著是許多痛苦的源頭,
修行不是得到些什麼,
而是放下些什麼,
對事物不再執著。
所謂的【無我】,
換個角度來看,
就是【利他】。
幫助眾生,
向眾生學習。
全站熱搜